这份“菩萨事业”滋养着我的襟怀
32px
22px
18px
- 12px
- 14px
- 16px
- 18px
- 20px
- 22px
- 24px
- 26px
- 28px
- 30px
- 32px
- 34px
- 36px
- 38px
- 40px
- 42px
- 44px
- 46px
- 48px
- 50px
作者:庆阳市镇原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 寇建新
六月的一天,一位来自孟坝镇的老人顶着炎炎烈日,踏进镇原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救助股办公室,面对耄耋之年的老人,我赶紧起身扶老人坐在沙发上,为老人倒上茶水,细听老人诉说,“我刚出院,听病友说,像我这样的情况可以申请什么救助,不知道能行不...”老人鳏寡,育有一儿一女,儿子60多岁在家务农,女儿早已出嫁。现在年龄大了,已无劳动力,经常住院,花费也比较多,生活特别困难。随后的一段时间,我积极衔接乡镇干部,提交申请、填报资料、审核审批,最终给予老人4080元的临时救助。老人在领到救助金后非常感激,拿着家里仅有的特产到了办公室表示感谢,被我婉言拒绝后,老人走出办公室逢人便说:“政府好,政策好,年轻人态度好...”
这只是我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瞬间掠影之一,社会救助工作看似简单、轻松,但想要做好做细这并非易事,上访群众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,他们大多都带着一股怨气和抵触情绪来上访,往往语言不冷静,甚至话语中“夹枪带棒”、“出言不逊”,因此作为一名社会救助工作者,要熟悉救助政策,提高综合素质,怀有爱民情怀,把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作为民政工作要求和检验标准。我参与社会救助服务工作三年来,有圆满完成工作时的喜悦,有与同事协同攻关时的艰辛,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,但最终在这些特殊群体的感恩中深深爱上了这份光荣的事业。
面对困难群众,必须讲工作方法,常备“三心”。要常备“耐心”,晓之以理。“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,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”。耐心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,工作人员无端遭受抱怨、谩骂、抵制、不配合等成为家常便饭,面对这些孤寡弱势群体,只有站在他们的立场倾听、理解,不轻易打断、不露“厌烦之色”,才能真正“忧其所忧、急其所急”;在服务的各个环节,用委婉、亲和的话语,将死板的政策以可接受的方式耐心解惑,耐心引导,耐心服务,实现雪中送炭。
要常备“爱心”,动之以情。“民政为民、民政爱民”工作理念,深刻阐述了民政干部的初心与使命,“爱民”更为“为民”增加了温度。国家之大爱为“爱民”,民政服务人员之小爱为“爱心”,以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”的忧民情怀,与这些特殊群体感同身受、将心比心。使他们心怀党恩,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要常备“恒心”,持续发力。民政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,这项工作没有终点,只有新的起点,持续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,兜好民生保障的底,要求民政干部常备“恒心”,在照护服务工作中,既尽力而为、又量力而行,既不降低标准,也不拔高要求,在持之以恒创服务实践中得到总结完善。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